咨询电话

18612924577,18511767098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你知道水稻土是如何形成的么?看看本篇吧

你知道水稻土是如何形成的么?看看本篇吧

更新时间:2021-12-20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3200
 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、经过人为水耕熟化、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。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,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,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,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(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),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,形成锈斑、锈线,土壤下层较为粘重。
 
 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,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/5,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-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、河谷之中,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,其中以江苏建湖一带为典型土质。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,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,它以种植水稻为主,也可种植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等旱作。
 
 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,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,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(W)一犁底层(Ap2 )一渗育层(Be)~水耕淀积层(Bshg)~潜育层(Br)的*的剖面构型的土壤。
 
  水稻土主要是水耕熟化中的水层管理的灌水淹育和排水疏干,使主体发生还原与氧化的交替进行。
 
  1.氧化还原与Eh:
 
  灌水前,Eh一般为450~650mV,
 
  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,尤其土壤中有机质旺盛分解期,Eh可降至100~ 200mV,水稻成熟后落干,Eh又可达400mV以上。
 
  同一水稻土剖面中,由于水层的微环境不一样,其Eh也不一样。
 
  表面极薄层(几mm至1c m)一泥面层与淹水相接,受灌溉水中溶解氧(每升水中含氧7。9mg )的影响,呈氧化状态,Eh为300~650mv.其下耕作层和犁底层,由于水饱和,加之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, Eh可降至200mV以下,为还原层。犁底层以下土层的Eh值则取决于地下水位深度,如地下水位深,该层不受地下水影响,由于受犁底层的阻隔,水分不饱和,故又处于氧化状态,Eh可达400mV以上;如地下水位高,则该底层处于还原状态。水稻土的这种Eh特征就决定了水稻土的形成及有关性状的一系列特性。2.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:与母土(不包括有机土)相比,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积累,故有机质增加。但富里酸比重加大。
 
  3.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: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,一般饱和性土壤盐基将淋溶,而非饱和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用,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。
 
  4.铁、锰的淋溶与淀积:在还原条件下,低价的铁、锰开始大量增加,特别与土壤有机质产生络合而下移,于淀积层开始淀积,而且锰的淀积深度低于铁。一般铁、锰在耕作层较低,淀积层较高,潜育层低。铁、锰的淋浴可以导致"白化土"作用的发展,这方面可参考R.Brinkman有关铁解作用的学说。
©2024 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27104号-6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    管理登陆     sitemap.xml